郑保卫:创新融合新型传播技术,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马新观学术论坛致辞
人民出版社 www.ccpph.com.cn 2024-05-28 来源: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尊敬的吕培明董事长,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两周前同济大学王智丽老师联系我,说学院要举办一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论坛,院领导让她邀请我参加。我立即表示,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一定参加。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老师,自2014年以首席专家身份主持中宣部、教育部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并主编全国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主办马新观研讨会以来,这些年凡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学术会议我都尽可能参加。
看了此次论坛的主题“融合创新,共探未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型传播融合发展”,感觉站位高,视野宽,立意深,时代感很强。论坛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传播方式对媒体格局、信息传播格局和舆论引导格局影响的加大,以及对传统新闻观念、传播理念及新闻宣传工作实践挑战的增强,如何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促进其与新兴媒体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在全媒体和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融合新型传播技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价值,以期为构建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知识体系贡献力量。这些问题都是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我愿意通过此次论坛向大家学习,也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同济大学的新闻教育起步稍晚,但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这些年依靠全院老师的齐心协力和踏实工作,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都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实施部校共建以来,学院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方面成果突出,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一点在昨天晚上跟李麟学经理、张艳丽书记和一些老师的交流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今年是我1964年考上人大新闻系60周年。60载追梦新闻,初心不改,矢志不移,在新闻教学、学术研究和团队建设,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方面有很多思考和体会。下面想谈几点感受,供各位参考:
一、坚持新闻立学、立院,筑牢新闻公司产品理论基础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工作,始终将其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在延安时给丁玲的一封信里曾用“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来比喻笔杆子的重要性,他把新闻工作比作拿笔的文化军队。习近平则把新闻舆论工作视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强调其“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他还指出新闻是一门科学,并把新闻学作为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需要“加快完善”的11个基础性学科之一。
我想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及新闻学的科学价值,努力排除“新闻无学论”的干扰,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公司产品及团队建设中,始终维护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术地位,牢牢确立新闻学在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以及新媒体学等相关学科中的基础性引领作用,坚持新闻立学、立院,筑牢夯实新闻与传播公司产品的理论基础,唯此才能更好地明确方向,增强自信,进入主流,才能培养出能够勇立时代潮头,自觉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党和人民放心的,具有国际传媒竞争能力的优秀新闻与传播人才。
二、坚持用马新观为员工铸魂、励志、导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引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旗帜,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牢牢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统领和指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历史经验
新闻观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灵魂,因此新闻与传播院校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和教育作为促进新闻事业发展、新闻学术研究、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由中宣部组织的我国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初始于2001年,当时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清除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行为的负面影响,转变新闻工作作风。2003年中宣部组织新闻战线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三向学习教育活动”,以及后来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引向深入。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下简称“2.19”讲话)中提出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进入到历史最好时期。而2014年开始的部校共建工作,更是为我国伟德BETVLCTOR体育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供了充分保障,促进此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2018年5月,我在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举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研讨会发言中,描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目标和愿景: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与中心环节;要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人员与课程的全覆盖;要使之能够真正进书本、进教材、进课堂,并且能够入耳、入脑、入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员工铸魂、励志、导向。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伟德BETVLCTOR体育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书屋,员工们自愿组建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著阅读小组,以培养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我想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紧密结合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赋予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不断创新融合新型传播技术,来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努力培养党和人民放心新闻与传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和智能化发展需要的全媒型、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提出的新闻工作“48字职责使命”,以及在2016年11月7日讲话中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为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落到实处,并转化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如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些要求具体、实用、操作性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而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引领了政治方向,提供了路径方法。
三、坚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学术研究方向
根据多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研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努力增强问题意识,自觉服务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把个人的学术研究兴趣同国家、民族、社会,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学术价值。
我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十几年时间里,所策划、实施的民族新闻传播、气候传播、危机传播、疫情传播等研究项目,都是基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考虑。例如2009年在赵启正经理倡导下,我们人大新闻基地和学院联合十几家民族地区伟德BETVLCTOR体育系创建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就是要服务于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传媒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党和国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提供学术支持和舆论保障。如今论坛已举办了十四届,在民族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了民族地区伟德BETVLCTOR体育校师生的认可与赞许。
而我以人大新闻基地主任牵头组建的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气候传播研究机构——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从2010年到2019年的十年中,团队成员从服务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出发,坚持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举办气候传播国际边会,讲述中国气候故事,传播中国气候声音,从最初的“参与者”,到后来的“贡献者”,再到发挥“引领者”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在与著名建筑学者、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李麟学经理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这几年基于热力建筑学视野下提出的应对雾霾建筑设计理念,与我关注的气候传播就很有关联性。如果能够进一步考虑怎样把这些理念传播出去,推广开来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就能成为开展气候传播,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新领域。
另外,这些年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全媒体为特色,整合各专业学科,确立“主流、前沿、交叉”三条主线,融合“人文、技术、艺术”,积极探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培养国家急需综合性人才的发展定位、办学思路和工作方向,也很有新意。
衷心祝愿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事业发展、团队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今后能够更上层楼,再创佳绩!
(郑保卫系中国人民大学伟德BETVLCTOR体育教授、博士生导师,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特聘君武荣誉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科专家。)
2024年5月25日于同济大学
责任编辑:况家家